內衣設計師于曉丹為乳癌術后患者量身打造了一款穿戴舒適的文胸。她正在幫助一名患者試穿。(受訪者供圖)
新華社北京8月4日電(記者王曉潔)39歲的麗麗(化名)從來沒有想過,有一天會與假肢打上交道。
今年春天,確診乳腺癌的麗麗接受了雙乳切除手術。術后,她購買并佩戴了義乳——一對用硅膠做的假乳,兩只義乳的重量超過了1公斤。在醫學概念里,硅膠義乳是假肢的一種。
理論上,義乳可以彌補身體的術后缺陷,起到支撐和平衡作用。然而,在麗麗和許多乳腺癌術后患者看來,硅膠義乳給身體帶來的是極度的不適:過于沉重、夏天佩戴易出汗、皮膚被摩擦紅腫……這種不適很大程度上源于缺乏適合的內衣。
受一位醫生的啟發,2019年起,旅美回國的內衣設計師于曉丹開始著手設計乳腺癌患者術后內衣。
“那位醫生也是女性,她問我能不能設計一款乳腺癌術后患者使用的文胸。那時我才關注到,對于跨越過生死關口的乳腺癌患者來說,缺乏合適的內衣,影響生活質量,也波及心理健康。”于曉丹說。
她親手摸過剛從試衣志愿者身上脫下來的汗淋淋的文胸,里面裹著硅膠材質的義乳,單只重量500克到800克不等。
“我的外太婆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因為乳癌切掉一側乳房。在我與外太婆共度過的年歲里,從沒見過她穿過一件可以稱為‘文胸’的內衣。”一位在上海參加試衣活動的志愿者留言。
回國至今,于曉丹自掏腰包為乳腺癌患者量身定制內衣,至今投入數十萬元。“其實還要感謝供貨商。在這個競爭殘酷的服裝工業里,他們肯拿出寶貴的生產資源,陪我們渡過一個個難關,值得我們致敬。”她說。
為乳腺癌術后患者設計的首期內衣產品于今年6月問世。目前,于曉丹已經在北京、上海、太原、武漢4個城市做了近10場試衣會,見到了200余位乳腺癌術后患者,并仍在不斷優化她的內衣設計。
“為了方便患者佩戴,我們采用了模塊化的半片設計。切除單側乳房的患者可以選擇健側文胸搭配患側文胸,切除雙乳的患者可以選擇兩片患側文胸。”于曉丹邊說邊向記者展示她設計的樣品。
為了適合不同女性的需要,于曉丹設計了各種厚度的薄片,供患者自由選擇放進文胸內。(受訪者供圖)
為了適合不同女性的需要,于曉丹還設計了各種厚度的薄片,供患者自由選擇放進文胸內。
一些乳腺癌患者由于做了腋窩淋巴清掃,術后皮膚對異物極為敏感。考慮到這部分人的需求和女性肌膚的特點,于曉丹盡可能地避免了傳統內衣的線頭、拼縫以及搭扣與皮膚的直接接觸。
“穿上這款內衣,終于有自信站得更挺拔了,找回了術前的感覺。”麗麗說。
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(IARC)發布的數據顯示,2020年乳腺癌新發病例數達226萬人,首次超過肺癌(220萬人),成為“全球第一大癌”。其中,中國新發乳腺癌患者有42萬。
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,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大幅提升,但一些患者需要切除乳房。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去年發布的《中國早期乳腺癌外科診療現況》顯示,保乳手術占所有乳腺癌手術的22%。這意味著,約8成中國乳腺癌患者需要與某種形式的義乳共度余生。
主流內衣品牌幾乎很少考慮乳腺癌患者的特殊需求,專門為患者術后設計的文胸也大多作為硅膠義乳的“附屬品”存在,種類少且只考慮到承托義乳的功能,忽視了皮膚敏感、傷口過長、切口凹陷等問題,既不舒適更談不上美觀。許多患者為了穿上合適的內衣,不得不自己縫制、改良內衣,塞棉花、墊布條……只能“湊合”。
在試穿活動中,于曉丹看到許多愛美的女性在穿上合適的內衣后,又能身著時髦的“V”領或緊身T恤了。一件內衣,幫她們找回了開心、自信與尊嚴。
有朋友形容于曉丹做的事是“為戰勝過死亡的勇士,做一件最柔軟的盔甲”。她覺得,接觸乳腺癌患者并為她們設計內衣,對自己而言也是一場心靈的洗禮。■